国产高清视频_你个小荡货再浪点_二男操一女_320lu最新se自拍区块涩

中醫中藥百科網【官網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系我們|網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養生常識

京骨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!

  • 中醫中藥百科網 m.gdszhonghui.cn
  • 發布時間:2023-06-07 14:52:47
  • 來源:中醫中藥百科網

京骨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,位于足外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,京骨穴具有清熱止痙,明目舒筋的功效,現代常用于治療高血壓、落枕、腰肌勞損等。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針刺京骨穴治療肩背肌筋膜炎的方法。

京骨穴圖片

【治療方法】

患者俯臥位,在雙側京骨附近向第5m骨按壓,仔細尋找以觸及疼痛的條索或者結節部位為京骨穴;

用0.30*40mm毫針在京骨穴壓痛明顯處沿第5跖骨骨面逆膀胱經循行路線向跖骨粗隆方向平刺,進針約10-15mm;

局部得氣后繼續行小幅度捻轉、雀啄手法,使針感自針刺處向上傳導和/或肩背部病變部位出現發熱和/或出汗即停止刺激;

如在局部得氣后再行上述針刺手法1分鐘患者無任何針感傳導、局部發熱或出汗者亦停止手法刺激;

用同樣方法在另一側行如上述同樣手法;雙側留針30分鐘。針刺后第2天觀察療效,如酸痛板滯感已不明顯即停止治療;

如肩背部仍有酸痛不適、肌肉僵硬板滯感,即再治療1-2次,最多治療3次。所有患者隨訪3個月評價最終療效。

胡**,女,48歲。患者長期從事康復治療工作而出現肩背肌僵硬酸痛不適10余年,諸癥時輕時重,發作頻繁;

每于勞累、受涼后加重,需按摩、理療而緩解,但不適感從未完全消失過。此次復發經過理療和按摩療效不顯。查體肩背肌僵硬,局部酸痛不適。

雙側京骨穴觸及直徑約0.6cm明顯圓形皮下結節,患者訴觸痛明顯而抬腿躲避觸碰。行針刺手法數十秒鐘后自覺頸肩背部病痛部位發熱并出汗,另一側針刺過程與之相仿。

留針半小時后自覺僵硬酸痛不適感明顯減輕.再次針刺京骨穴2次,肩背僵硬酸痛不適感消失,囑其加強自我鍛煉,隨訪6個月未再復發。

更多古今名醫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生